在全国餐饮业蓬勃发展的时候,作为全国地方菜系的徽菜也跃上了新的台阶。但是,安徽的餐饮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,也还存在诸多问题,今后安徽的餐饮业如何做到“打好徽字牌,做好徽文章”?
19日,来自全国和省内各路专家、企业家在“200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餐饮峰会”纷纷建言献策并进行了深入讨论。
昔日辉煌的徽菜经济
据统计,2006年安徽全省餐饮业零售额达283.8亿元,同比增长17.8%高出全国1.4个百分点,其增长幅度同样高于安徽省全年社会消费品的增幅。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认为,安徽餐饮业辉煌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安徽省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,离不开安徽省餐饮业广大从业人员的辛勤努力,徽菜在全国的崛起和再度辉煌,得益于具有光荣传统和良好口碑的“无徽不成商”队伍的积极开拓,得益于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低蕴的徽文化的广泛传播。
据史料记载,明清时期,仅上海一地的徽菜馆就达到500余家,武汉的徽菜馆也有40多家,在武汉的“同庆楼”曾与“黄鹤楼”相提并论。在全国各地形成了“无徽不成镇,无镇不徽馆”,“凡有徽州会馆处,必有徽菜徽馆业”的局面。“祖辈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的基业和声誉,我们要很好的继承它,并不断发扬光大,徽菜经营者本身就是徽商,也是推动徽菜经济不断发展的主力军。”安徽省烹饪协会会长徐炎说道。
徐会长认为,徽菜是传承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,在漫长的岁月里,徽菜在历代名厨的辛勤创造,兼收并蓄,形成了雅俗共赏,南北皆宜,独具一格,自成一体的菜系。当前,中部崛起,给安徽带来了居多发展机遇,安徽的餐饮业要响应省委省政府“打好徽字牌,做好徽文章”的号召,弘扬徽商精神,发展徽菜经济,振兴徽菜产业。
徽菜经济主打“文化、品牌”
大部分与会专家认为,中国餐饮业在经历了资金、经验的原始积累之后,开始从争相模仿、同质竞争走向自主创新,进行体制创新、管理创新、文化创新、菜品创新、营销创新,寻求差异化路线已成为2007年餐饮企业发展的目标,企业品牌竞争和文化培育力度加强,文化内涵多元和内在含量积累的影响更加突出,行业发展和企业竞争进入全面提升阶段。
“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市场,以‘经营变’应对‘市场变’,不断发展创新,才能从容应对。”安徽盛臣餐饮集团董事长张强民介绍,眼下盛臣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同时,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,增加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,如配置先进的音响系统,视频系统,引进无线数字式点菜价系统等。
在实施徽菜品牌战略上,与会专家认为要做到三个方面的创新:一是观念要创新。市场是在不断变化,消费者的饮食需求也在发生转变,不仅要求吃饱吃好,更注重饮食的绿色、营养、健康和节约。这就要求餐饮经营者要跟上时代潮流,转变思路和观念;二是管理上要创新,在继承的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,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模式,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,坚强标准化建设和推行国际质量认证体系,不断提高服务质量;三是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,传统的后堂灶烧经营模式,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国际消费需求,餐饮企业要在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,提高效率和提升质量。
需突破人才“瓶颈”
与会的一些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,安徽省餐饮业人员素质还不是很高,同时人才流失很严重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已是安徽餐饮业一个重要课题。
“餐饮业也需要开展‘造星运动’,采用各种形式,造就一批经理、烹饪大师、名厨和服务名师。”徐会长说,同时他也表示,要利用好安徽的教育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餐饮职业技术教育,发挥合肥学院、黄山学院、绩溪徽厨技师学院等大专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,建设有利于徽菜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,积极推进餐饮管理、技术、服务人才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制度,提高行业整体素质。
张强民介绍,餐饮企业经营管理中,人才理念如何对现代企业的发展,特别是运作品牌和长远规划的大型企业是至关重要的。“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,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、团队意识的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企业的创益和发展。”
对于餐饮业诚信经营才是发展的根本。“协会经常接到举报,一些餐馆为了蝇头小利,在量和质上欺骗消费者,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。消费者就是上帝,没有消费者的光临,餐馆规模再大,装饰再豪华也只是‘一潭死水’,餐饮业要诚实经营,创造和谐的消费环境。”安徽省消协秘书长张纯说。
“作为新徽商的一份子,安徽餐饮经营者不仅要做到诚信经营,推进安徽餐饮业健康快速发展,还要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,回报社会,奉献社会。”徐会长介绍。